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這樣一群不懼不退的“勇士”,他們迎難而上、沖鋒在前,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用他們的“醫者仁心”為轄區居民提供日常醫療服務,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堅實力量。他們是抗疫前線永不退縮的“六邊形戰士”,他們就是徐涇北大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科團隊。
?為防疫接線,為健康護航?
3月以來,隨著疫情“倒春寒”來臨,封控小區居民的就醫需求也日益增多,隨著4月1日浦西的全面封閉,徐涇北大居醫療保障熱線電話和徐涇北大居封控地區醫療保障微信群內的就醫需求24小時不間斷,中心的6名全科醫生堅持24小時輪流值班,全身心投入到醫療保障工作中。醫療保障團隊的各位醫生積極與轄區內各居委溝通,取得了轄區居委的大力支持,為各居委設立的配藥“綠色通道”,極大地方便了居民對慢性病常用藥物的需求。4月以來,醫療保障團隊解決居委志愿者代配藥需求日均160余次。線上接聽居民電話日均200余次,溝通解決居民就醫需求日均100人次。為轄區內血透病人解決就醫問題20余人,孕產婦就醫需求600余次。團隊中的大家長,大家口中的“平姐姐”—平全醫生,不僅時常用自己的廚藝犒勞辛苦的大家,而且多年未上夜班的她重新踏上夜班之路,只為能讓團隊中的每個人多一點休息的時間。處于孕早期的黃楠醫生,努力克服著生理反應上的不適,一直奮斗在醫療保障的戰線上。住在閔行區的徐麗燕醫生,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將家庭托付給愛人……種種辛苦,不言而喻,但是每次聽到電話那頭居民的一聲“謝謝”,所有的疲憊都會一掃而光。
?醫生“上門”,服務“到家”?
在線上線下處理好轄區居民求醫問藥、外出就診的同時,醫療保障團隊還積極做好留置導尿,拆線換藥等線下上門服務工作。只要居民有需求,第一時間上門服務,確保不耽誤患者的病情。轄區的嚴老伯,因為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和馬尾神經損傷需要每周三次換藥和定期更換導尿管。嚴老伯的心里犯起了嘀咕“社區的醫生抗疫工作真的很忙,他們還能顧及到我的換藥問題嗎?”全科醫生岑思佳用自己的行動打消了嚴老伯的顧慮。雖然每次出診一戶就要穿脫一次防護服,長時間的清創換藥下來,岑醫生往往被汗水浸濕了衣服,但是每一次嚴老伯真摯的感謝就是對她最大的肯定和激勵。4月1日以來,中心醫療保障團隊為轄區內封控小區病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70余次,為血透病人提供上門核酸20余次。
?多點支援,全力以赴?
在緊鑼密鼓的疫情阻擊戰中,集中核酸篩查是打贏這場阻擊戰有利的武器。面對徐涇北大居內核酸采樣點多,人手緊缺的問題,醫務科的每一位同仁總是第一時間放棄休息,挺身而出?!懊魈煸缟先珕T核酸?!薄懊魈煳乙拱?,我上吧!”“明天我來吧”……當醫務科工作微信群里出現第二天需要核酸采樣人手通知的時候,大家總是紛涌而至出。作為醫務科團隊中唯一的男同志,徐仁偉醫生不論是上夜班的白天,還是下夜班的休息時候,他總是挺身而出,沖在抗疫一線。除了日常的全員篩查以外,醫務科的醫技人員也支援著疾控條線的應急核酸采樣。中心放射科技師吳紫韡,檢驗科技師張晗為了更好完成應急核酸采樣任務,從“本本族”快速進化為“老司機”。隔離點管控也是防疫抗疫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面對大量的核酸篩查任務,人手緊缺的情況下,剛調入基層的陳思怡醫生,毅然將家中年幼的兩個孩子托付給愛人,踏上了隔離酒店工作的路途?!爱斔x無反顧踏上征途,血絲布滿他疲勞的雙眼,詮釋平凡生命的重”歌曲《逆行》的歌詞是這群基層醫務工作者最真實的寫照,他們始終秉持著“醫者懷大愛,健康北大居”的宗旨,始終保持著昂揚的斗志,堅定有力地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為抗擊疫情筑起了堅實屏障。面對疫情防控攻堅這一特殊時期,他們始終堅持如一,“疫情不止,我們不休?!?